上到央视,下到桌边,这里烧豆腐,烧紫陶,烧出云南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这里是建水!

编者按:

近日,云南省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三个一批”集中调研采访活动。本次采访活动通过“专家+记者”“调研+采访”的方式,成立五个调研采访组,对云南省“三个一批”81个调研采访点和入选中宣部“三个一百”调研采访点进行集中调研采访,深入挖掘各调研采访点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经验和工作亮点、成效,集中宣传报道云南各地、各部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派出记者参与调研采访,云报集团云南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公司发挥旅游传媒优势特长,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挖掘云南文旅产业发展亮点、报道成功样本和模式,讲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云南文旅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素有“滇南邹鲁”美誉,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山水,赋予了建水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红河州建水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工作,不断创新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儒文化”“紫陶文化”“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激发建水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8月,建水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46.52万人次,同比增长31.92%;实现旅游总收入71.49万元,同比增长38.99%,已成为云南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实景演出,朱家花园重现“盛景”

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儒文化与边地文化在建水融合发展,赋予建水厚重历史文化,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便是建水“家文化”的代表。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东北角,为清代富商朱成章、朱成藻兄弟及后人所建家宅宗祠。从高空鸟瞰,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共计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深入其中,曲折的小道通向老宅深处,神秘感十足,富丽堂皇的雕窗则彰显着宅子主人显赫的身世。

正值周末,朱家花园内游人如织,在景区导游讲解下,游客对朱家花园厚重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为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景区文化,丰富景区旅游业态,朱家花园追溯文化历史,成功举办“朱老爷开门迎宾”“朱老爷贺寿礼”“朱家公子婚礼”等文化旅游活动。在“朱老爷贺寿礼”活动上,景区工作人员身着古代服饰,扮做管家、丫鬟等,用独具特色的建水方言向“朱老爷”贺寿。通过参与性、互动性十足的实景演出,游客身临其境,更加深入了解朱家花园“家文化”。据朱家花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正荣介绍,“近年来,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已不满足于传统观光型旅游,景区推出的实景演出,极具代入感、参与感,并通过轻松热闹的形式,呈现朱家花园厚重历史文化,广大游客更容易接受。”

不仅如此,朱家花园景区还结合中国“孝文化”文化,开发出具有景区特色的“朱子孝母饼”。“朱子孝母饼”不仅酥脆可口,从外观包装、产品设计都突出“孝文化”,极具特色。通过“游朱家花园、听孝子故事、品孝母饼”的方式,不仅传承发扬“孝文化”,还促进景区经济效益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朱正荣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朱家花园景区从2015年推出‘朱子孝母饼’后,深受游客喜爱,许多游客在游览景区后都会将‘朱子孝母饼’带回家,2015年‘朱子孝母饼’营销收入便达46万元。”


以文化为魂,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规模在全国文庙中名列前茅。如今,建水文庙不仅是儒家文化教育基地,更承担起了研学旅游职能,成为建水亲子游首选目的地,每逢寒暑假,建水文庙景区总能看到许多青少年的身影。据悉,建水文庙景区根据自身文化特色,在开展祭孔、经书诵读、传统民乐演奏、射圃、古礼等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推出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等儒家“三礼”主题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为重要的是,儒家“三礼”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推出了圣泉沃盥、法圣贤正衣冠、敬先贤拜先师等11项活动,具有针对性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参与者懂得知晓礼仪、感恩立志、明责守信的意义,借助文化旅游活动传承儒学文化,推动建水文化产业发展,也极大提升建水文庙景区旅游品质,实现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从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获悉,为扩大“儒家三礼”旅游品牌影响力,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先后与文化传播公司、报社媒体、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合作,采用“互联网+活动+媒体+学校”的运作模式,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儒家三礼”主题活动,牢牢抓住亲子游、研学旅游群体,受到众多家长孩子一致好评。

而在建水考棚景区,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完成景区原貌保护恢复工作基础上,设置武举馆、蒙学馆、建水庙学书院义学馆、综合馆、乡土馆五个展馆,布置与古代科举考试相关的场景,游客走进其中,如果穿越千年,“重回”古代科举考场。同时,景区内还增设电子书籍、虚拟成像、状元答题等现代科技,丰富景区游览内容,还以科举文化为背景,进行情景剧表演,充分展示中国科举制度沿革和地方科举文化,并开发了一系列文创旅游商品,充分利用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保护古城传统风貌,擦亮“千年古城名片”

建水县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已造册挂牌保护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计有505处,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民居所处可见,享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如今,走进建水古城,无论是青石板街面,还是斑驳的城墙,一砖一瓦都在倾诉着历史故事。2016年10月,为进一步促进建水旅游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建水县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暨景区建设PPP项目。项目规划区为四大城门内及周边辐射区域,总面积3.3平方公里,总投资近50亿元。项目对古城区范围内不协调建筑的风貌恢复和环境整治,实施历史街巷、民俗文化、传统建筑保护及古城内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其中便包括“十大院落”修缮工程。

古宅“琴鹤堂”与建水文庙景区仅一墙之隔,始建于民国年间,在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工作推进中,“琴鹤堂”被纳入“十大院落”修缮项目,经过精心整修布置后,“琴鹤堂”已成为建水县知名的精品客栈。走进“琴鹤堂”,眼前的四合院古朴雅致,郁郁葱葱的树影洒落在水塘,与自由自在的锦鲤相映成趣,闲适自在的院落仿佛将一切喧嚣繁杂隔绝在墙外。据“琴鹤堂”相关负责人董瑞介绍,“现在对于许多游客来说,民宿酒店不再只是休息住宿的地方,更为它们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度假方式,以建水老建筑改造而成的民宿客栈,成为建水旅游吸引游客新亮点。”

据建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姚广兵介绍,“今年暑期与去年同期相比,游客接待量增长近30%,酒店宾馆一房难求,精品酒店翰林院连续15天客房售罄。”据悉,今年7月28至8月12号,广州三十二号国际旅行社将翰林院客房全部预订,旅行社带着各地游客前来建水研学旅行,而古色古香的翰林院也成为游客参观游览的景点之一。

2015年,建水县完成了“十大院落”集中修缮工作,十座示范性传统民居院落经过修整与布置,改造为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客栈,成为建水旅游新亮点,“白天逛古城,晚上住古宅”已成为建水旅游新方式。姚广兵表示,“将传统民居改造为高端精品民宿客栈,助力建水旅游更具差异化、个性化,也撬动民间资本投资建水民宿,建水民宿发展将迎来新契机。”

“十大院落”修缮工程是建水县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工作的缩影。目前,建水县正以保护为核心、以提升为重点、以恢复重建为补充,开创了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的“临安模式”,按历史建制恢复古建筑,重塑临安古城血脉;立足儒家文化、紫陶文化、市井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开发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展现“千年古城”独特魅力。

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8月,建水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46.52万人次,同比增长31.92%;实现旅游总收入71.49万元,同比增长38.99%,旅游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以文化为魂,兴旅游之业,“千年古城”建水正积极打造云南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云报文旅全媒体 段建鑫 文

孟志刚 图

责编 赵家琦

审核 韩怡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