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共筑传承新篇 云南技师学院“非遗进校园”活动为校园注入匠心活力

5月12日至14日,云南技师学院联合安宁市连然街道办事处共同开展研培计划展示宣传暨“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以“非遗青春志·薪火校园行”为主题,开展了12项民族技艺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宣讲分享、非遗工坊小课堂、非遗集市等多元形式,引领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为校园文化注入传统匠心活力。

活动特邀学校建筑与工艺技术学院产业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级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王陆芬做主题宣讲。她以“让非遗走向世界”为主线,分享了自己从绣娘到技艺传播者的奋斗历程,重点阐述了“传承人—教育—社区”三位一体的非遗保护模式。宣讲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深刻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从一针一线的彝族刺绣中,大家看到了传承人对传统的坚守,对细节的雕琢,这正是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生动诠释。

讲座结束后,学院组织民族工艺教研室教师与连然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代表、非遗传承人开展交流,共同探讨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与非遗技艺融入教育的实践模式,为深化校社合作、构建非遗传承协同机制奠定基础。


为期三天的“非遗工坊小课堂”吸引了全校师生踊跃报名。刺绣、棕编、漆艺、扎染等10项非遗技艺课程,由非遗传承人与校内教师联合授课,通过小班化教学模式,让参与学生亲手体验传统工艺的精妙。


5月14日下午,学校明德楼一楼变身非遗集市盛会。木雕、刺绣、扎染、棕编、制香、面塑、掐丝、锤草印花、雕刻、铁胆石砚台雕刻、漆艺等12个非遗摊位前热闹非凡。师生们围观锤草印花的古法工艺、尝试掐丝珐琅的细腻制作、品鉴铁胆石砚台的雕刻艺术、赞叹刺绣作品的精巧工艺。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并解答疑问,让集市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课堂。

本次活动累计覆盖师生400余人次,收集学生作品200余件。据悉,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成立2—3个常态化非遗社团,打造“校社非遗传承课堂”,推动非遗校园与社区、行业相向而行。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技艺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让千年匠心在新时代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云南技师学院责编 刘娅娟 张楠校对 刘榕杉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