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开展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近期,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对馆藏的300多件珍贵金属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这是该博物馆自1994年正式开馆以来,首次开展大规模文物修复工作,本次文物修复将对本地区文物保护、专业技术力量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月23日,在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文物修复室,身着工作服、手带手套的文物修复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工作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文物从保存库中取出,摆放到操作台上,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清理、加固、粘接、补全、作色、封护等环节的修复操作,破损文物在他们手中渐渐显出原貌。修复完成后,工作人员对文物拍照、归档,形成工作日志,确保每一件文物的修复工作情况清晰明了。当天,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玉溪市博物馆等单位、机构的专家,对文物修复工作进行指导。

文物修复工作人员王晨就手中正在修复的文物向专家们作详细介绍:“这件器物表面的土垢较多,我首先进行清理工作,让器物表面的纹饰能够清晰地显露出来,随后我对胶结物、前人粘接的部位进行清除,这样处理好后,再来重新粘接,让文物达到相对完整、牢固的状态。”专家们在仔细查看、详细听取文物修复情况介绍后,根据自己在各自领域积累的研究保护方面的实际经验,出谋划策,解决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在随后召开的咨询座谈会上,专家们对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在世界青铜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对研究古滇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及古滇国与汉王朝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专家们建议,在接下来的修复工作中,持续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进一步揭示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加强文物的埋藏环境研究,深入了解文物保存状况,探索金属文物的腐蚀机理,为针对性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注重研究材料的适宜性,优化操作工艺;严格依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行业相关标准开展保护修复工作。

据悉,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收藏的近3000件文物已出土30多年,因为此前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修复,很多文物已经出现破损、变形、锈蚀等情况。为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经费支持,经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专家论证、招投标、实验性修复、修复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前期工作后,正式展开了开馆以来的首次大规模研究性保护修复工作。本次立项修复的300多件珍贵金属文物中,包含铜扣饰、铜剑、铜矛、铜锄、铜斧、铜牛头等多种类文物,修复完成后,将为下一步展示、保护、利用好这些出土文物,挖掘、阐释好文物的文化价值,讲好文物故事,为打造好博物馆的文化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此次文物修复工作,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长李红成说:“这次的文物修复工作预计将持续近一年时间,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文物的保护修复。通过修复,可以去除文物因锈蚀产生的各种病害,修复文物断裂、残缺的部位,降低并减缓文物安全风险及劣化程度,使文物达到良好的保存和展示状态,还能为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培养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队伍,促进本地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的发展。我们很期待修复完成的文物以全新的面貌在后续的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文旅头条通讯员 邓瑜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