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培育养老服务文旅新业态
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
……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
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 ↓ ↓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贵州有‘两宝’,一个是自然珍宝,一个是文化瑰宝。”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表示,“贵州发展文化和旅游有天然的优势和条件,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贵州的奇山、异峰、溶洞独具特色,山水风光秀美。”徐麟说,贵州风景不仅有“黄小西”(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还有“赤万梵”(赤水丹霞、万峰林、梵净山)。此外,贵州红色文化丰富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独具特色,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贵州旅游越来越兴旺。”徐麟介绍,去年,贵州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13%、119%,“村超”“村BA”也火爆出圈。今年春节假期,贵州旅游出现了“冬季不冷、淡季不淡”的情况,全省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2023年同期增长77%、88.5%,较2019年同期增长33.4%、37.8%。
谈及贵州推进旅游产业化的目标,徐麟介绍,就是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依靠世界级的旅游景区景点和一流的旅游城市支撑,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继续深化。我们将深度开发景区资源,丰富业态、提升功能。针对境外游客、其他地区游客继续作推介,邀请更多远方的客人到贵州。坚持硬件和软件服务同步推进,让游客在贵州‘食之爽心、住之安心、行之顺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中国旅游报记者 杨丽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陈寅:加快推动香港旅游市场恢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陈寅带来了3份提案,分别聚焦加快推动香港旅游市场恢复、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入境游恢复发展。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两地交流和民心回归等具有独特功能。为进一步加快香港旅游市场恢复,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陈寅建议:“一是优化政策,推动香港与内地联通便利化。建议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措施,将内地自由行城市进一步拓展到更多城市;考虑增加深圳湾、香园围为24小时通关口岸,节假日延长铁路口岸的通关时间至凌晨;推广‘一程多站’旅游模式,将过境免签政策延伸至广东周边地区,巩固香港作为旅游中转城市的地位。二是发挥优势,推动香港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支持香港举办更多国内国际大型活动,鼓励内地企业将香港作为会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支持香港加快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更多包括演艺、文博、文创等在内的中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项目。”
在陈寅看来,当前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国家软实力,但仍存在文旅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完善消费政策,为促进文旅消费创造更好条件。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提供更多文旅消费空间;完善入境游服务体系,鼓励支持文旅企业共同参与国际旅游展会。“还要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大型旅游企业与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对于利用城市闲置厂房、商场和休闲街区发展的文旅项目,给予资金政策扶持;创新旅游用地供给形式,完善海岛开发配套政策,鼓励创建多种类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打造‘旅游+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
入境游恢复发展也是陈寅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结合近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入境游利好政策,陈寅建议,一是提高营销宣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目的地形象塑造和海外精准营销推广,邀请海外旅行商实地考察;通过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活动,广泛吸引国际游客的关注。二是打通国外游客入境游堵点,完善全流程服务标准,提升来华旅游体验感。比如,适当增加英语标识;扩大海外信用卡POS机的覆盖面,降低刷卡手续费;优化移动支付APP的海外用户绑定和认证程序;简化外国游客购买门票的实名制认证流程,研究开辟团队游客绿色通道。三是加强旅游专业外语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支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能够使用外语的国际化旅游人才队伍。小语种的导游人员缺口较大,建议通过职业培训补充人才缺口。四是推出更多支持入境游的具体措施。政府有关部门推出更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比如,入境游企业参加国际展会以及邀请境外客户来华考察,可给予资金支持;对组织入境游客的企业按人次和天数给予奖励。(中国旅游报记者 郭子腾)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吴为山:培育养老服务文旅新业态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要通过打造特色项目,培育养老服务文旅新业态,让养老院成为文化乐园。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养老院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然而,许多养老院管理封闭、缺少人情味,不少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
为此,吴为山建议,着力打造特色项目,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性、文化基础和社会角色,为养老院老年生活配置不同的文化项目,如书画、琴棋、音乐、舞蹈等,使养老院成为一个老年大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根据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兴趣爱好,建立体育养老院、艺术养老院等“专科型”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共同的兴趣中找到归属感和乐趣。同时,养老院要加强护理人才培养,邀请专家学者为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文化素养,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吴为山还建议,培育养老服务文旅新业态。以创新模式将养老院打造成老年人的人文乐园,丰富老年人的文旅生活。“例如,艺术养老院可以定期举办画展、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吸引老人亲属、游客参观;体育养老院可以举办老年人体育比赛,展示老年人的活力。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性文娱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特色养老院还可以与当地的旅游景点、餐饮业等相结合,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旅游报记者 郭子腾)
全国政协委员沈铁梅:因地制宜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
近年来,重庆旅游热度持续走高,特别是洪崖洞以风格独特的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建筑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表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前旺盛的旅游需求,为重庆市文旅深度融合、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各地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展示本地文旅特色,重视文化氛围营造。
去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强调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沈铁梅看来,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可以为非遗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非遗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可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以川剧为例,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里有博物馆、体验场所、传习场所、展示场所,是开展非遗旅游体验的好去处。
沈铁梅还为保护和传承地方剧种铿锵建言,建议建立中国戏曲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在保护传承优秀剧目的基础上,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旅游报记者 郭子腾)
全国政协委员许亚南:支持宁波开展海洋旅游试点
“建议发挥宁波独特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以宁波之窗展示‘中国之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亚南表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是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探索。发展宁波海洋文化旅游,有利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助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许亚南分析,宁波有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基础和优势。一是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8000年的海洋文化发展史、2500年的海洋城市文明史,为宁波留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海洋文化遗产。浙江省海岸线长度、岛屿数量居全国首位,宁波海域面积835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32%;海岸线总长1678公里,约占全省25%;海岛611个,约占全省14%。二是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地位突出。宁波是中国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国际性大通道相衔接的城市,拥有宁波—舟山港,与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近250条航线。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有66个国际友好城市,建有国家首个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5个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三是海洋文化旅游品牌日渐丰富。宁波常年举办中国开渔节等海洋特色旅游节庆,宁波海鲜、小吃名扬海外,海洋民宿超过1000家。
针对当前宁波市海洋旅游产品品质不高、品牌影响不足、政策瓶颈仍需攻坚等问题,许亚南建议,支持宁波承办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等国际级、全国性海洋旅游节庆活动。支持宁波开展海洋旅游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北纬30度最美海岸带,简化游艇、游船航线审批手续,允许宁波先行开展无居民海岛旅游利用,开拓海上旅游航线和海上运动、海上观光产品。(中国旅游报记者 郭子腾)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