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吗?

关于抚仙湖名字的由来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波光粼粼,蓝湛明净,美丽至极。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迷离美景展现在眼前。明珠四周,嶙峋怪石密布,峥嵘多姿,仪态万千;有的如冲天玉笋,有的似文房笔架,有的如大象汲水,有的似猛虎下山;孤山独坐湖中,云雾迷漫时,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缥缈无常、变化莫测,神奇美丽的仙岛,与明珠交相辉映。

烟波浩瀚的湖泊,无波时水平如镜,柔和妩媚,像一位少女在安闲舒适地憩睡。起浪时白浪叠现,如满盘碎玉在晃动,又似朵朵睡莲在竞相开放。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

肖、石二仙只顾搭手抚肩地在观看、在赞叹,竟痴痴迷迷地忘了画画,忘了归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定定地站在那里,陶醉在迷离美景之中。久而久之,两位神仙变成了两座石峰。看,在抚仙湖的东南方,果真叠立着两座形似搭手抚肩、俯视明珠的石人山。据说,这就是肖、石二仙变成的,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抚仙湖得名由来,另一说是因湖西面的"尖山"(又称抚仙石 )平地拔起,状如玉笋,直插云天,又宛如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故名抚仙湖。而"玉笋晴岚",也成为旧时云南胜景之一。

清乾隆澂江进士段琦,约友人游抚仙湖,当时曾作“题抚仙湖上峭壁间有石、肖二仙抚肩并立”的五言诗一首,写出了抚仙湖名的来由,云:

提壶上舟立,

烟环古洞前。

如何几日月,

常住小神仙。

对我人三个,

笑谁手并肩。

湖名因此著,

峭拔彩云边。

扩展阅读

抚仙湖被誉为云南的高原明珠,又名澄江海,跨居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1米,湖面积216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湖容量达206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深度和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王艳华  整理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王艳华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