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扶贫看大理】石龙村:旅游促振兴 民俗文化绽开“幸福花”

编者按:旅游是把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更能扶志和扶智。2020年11月9日,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认定命名15个村为大理州旅游扶贫示范村。基于此,文旅头条联合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乡村旅游扶贫看大理”系列报道,展现大理乡村旅游扶贫多种发展模式、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为读者奉出一个个记录大理乡村旅游扶贫的样本和细胞。

( 苏金泉 摄影)

石龙村隶属于剑川县沙溪镇,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石宝山西麓,清澈的石龙水库静依村前,世居有白、彝、傈僳三个少数民族,白族人口比例达92%。2004年,石龙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俗文化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石龙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宝山歌会、剑川白曲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龙霸王鞭的保护基地,被誉为剑川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石龙村遥距闹市,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相对比较封闭,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少。也正是这样,这里民风淳朴,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风貌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性,传统民歌、霸王鞭、白曲、民间节庆、宗教活动等白族原生态文化在群众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古寺庙、古戏台、古树与白族传统民居浑然一体,还有独具民俗风情的垛木房,与湖光、山色、炊烟、鸡鸣映照出一幅人间仙境。

(苏金泉 摄影)

由于受石宝山宗教文化影响较深,石龙村民俗宗教活动繁多。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六在本主庙戏台唱“大戏”,表演本子曲、白族古乐、滇戏开始,全年有关圣帝会、观音会、火把节等各类节庆,村中有洞经音乐队、乡戏班子等,白曲对唱尤负盛名,是远近闻名的白曲村。这里走出了董继兰、小阿鹏、白人兄弟组合等国内知名艺人,以及李宝妹、李根繁等一批大理地区家喻户晓的白族歌手。



据了解,石龙村共有省、州、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4名,可谓钟灵毓秀,是原生态文化艺术的聚宝盆。然而,多少年来,石龙村的贫穷落后在沙溪镇也是出了名的,巷道狭窄,到处布满牲畜粪便,卫生条件可用“脏乱差”来形容。直到搭上旅游的“列车”,石龙村这个遗世独立的山村终于耀光新生。

依托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和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石龙村确立了“文化立村、生态美村、产业兴村”的路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14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石龙村传统村落建设项目”“石龙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爱清洁讲卫生”写入村规民约,修建了剑川县首个热能垃圾处理厂、2个停车场和旅游公厕,全村人居环境及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金泉 摄影)

各地游客开始涌入,石龙霸王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繁昌先后开了农家乐“四合莊园”和一家客栈,成为最先一批享受旅游红利的带头人。目前,石龙村一共有3户农家乐、5家客栈,游客除了品尝当地美食美味之外,还可以看霸王鞭表演,听白曲,欣赏原汁原味的白族民俗风情,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大批农户增收。



2018年,石龙村成立剑川县第一家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全村旅游从业者抱团发展,形成连点成线、以线带片的组织化、集约化、规范化模式,通过开展旅游从业、创业,中华蜂养殖、中草药种植以及民族文化表演等,吸纳包括全部建档立卡户83户在内的160多户农户参与,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齐头并进,石龙村乡村振兴走上拥有持续“造血”动能的快车道,喜林苑半山酒店的沙溪项目选择在石龙村落地,如今也即将面世。“游客渐渐多起来,我们计划明年再发展5家农家乐”,石龙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根繁说道。石龙村,未来更加可期。

(建设中的喜林苑石龙村半山酒店)

(建设中的喜林苑石龙村半山酒店)

(建设中的喜林苑石龙村半山酒店)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

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委会、李繁昌 供图

见习编辑 李舒琪

审核 李元